T:『戦国策』 劉向編 V:19:巻第十九 B:19:趙二 7章(230-236) C:19:230:蘇秦従燕之趙始合従 蘇秦従燕之趙、始合従、説趙王曰「天下之卿相人臣、乃至布衣之士、莫不高賢大王之行義、皆願奉教陳忠於前之日久矣。雖然、奉陽君妬、大王不得任事、是以外賓客游談之士、無敢尽忠於前者。今奉陽君捐館舎、大王乃今然後得与士民相親、臣故敢献其愚、効愚忠。為大王計、莫若安民無事、請無庸有為也。安民之本、在於択交。択交而得則民安、択交不得則民重申不得安。請言外患:斉、秦為両敵、而民不得安。倚秦攻斉、而民不得安。倚斉攻秦、而民不得安。故夫謀人之主、伐人之国、常庫出辞断絶人之交、願大王慎無出於口也。 請屏左右、曰言所以異、陰陽而已矣。大王誠能聴臣、燕必致氈裘狗馬之地、斉必致海隅魚塩之地、楚必致桔柚云夢之地、韓、魏皆可使致封地湯沐之邑、貴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。夫割地効実、五伯之所以覆軍禽将而求也。封侯貴戚、湯、武之所以放殺而争也。今大王垂拱而両有之、是臣之所以為大王願也。大王与秦、則秦必弱韓、魏。与斉則斉必弱楚、魏。魏弱則割河外、韓弱則効宜陽。宜陽効則上郡絶、河外割則道不通。楚弱則無援。此三策者、不可不熟計也。夫秦下軹道則南陽動、劫韓包周則趙自銷鑠、拠衛取淇則斉必入朝。秦欲已得行於山東、則必挙甲而向趙。秦甲渉河逾漳、拠番吾、則兵必戦於邯鄲之下矣。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。 当今之時、山東之建国、莫若趙強。趙地方二千里、帯甲数十万、車千乗、即万匹、粟支数十年。西有常山、南有河漳、東有清河、北有燕国。験曾弱国、不足畏也。且秦之所畏害於天下者、莫如趙。然而秦不敢挙兵甲而伐趙者、何也。畏韓、魏之議其後也。然則韓、魏、趙之南蔽也。秦之攻韓、魏也、則不然。無有名山大川之限、稍稍蚕食之、傅之国都而窒矣。韓、魏不能支秦、必入臣。韓、魏臣於秦、秦無韓、魏之隔、禍中於趙矣。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。 臣文、要刮三夫之分、舜無咫尺之地、以有天下。禹無百人之聚、以王諸侯。湯、武之卒不過三千人、車不過三百乗、立為天子。誠得其道也。是故明主外料其敵国之強弱、内度其士卒之衆寡、賢与不肖、不待両軍相当、而勝敗存亡之機節、固已見於胸中矣、豈掩於衆人之言、而以冥冥決事哉。 臣窃以天下地図案之。諸侯之地五倍於秦、料諸侯之卒、十倍於秦。六国并力為一、西面而弓秦、秦破必矣。今見破於秦、西面而事之、見臣於秦。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、臣人之与臣於人也、豈可同日而言之哉。夫横人者、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与秦成。与秦成、則高台、美宮室、聴竽瑟之音、察五味之和、前有軒轅、後有長庭、美人巧笑、卒有秦患、而不与其憂。是故横人日夜務以秦権恐嚇諸侯、以求割地。願大王之熟計之也。 臣聞、明王絶疑去讒、屏流言之跡、塞朋黨之門、故尊主広的強兵之計、臣得陳忠於前矣。故窃大王計、莫如一韓、魏、斉、楚、燕趙、六国従親、以儐畔秦。令天下之将相、相与会於洹水之上、通質刑白馬以盟之。約曰秦攻楚、斉、魏各出鋭師以佐之、韓絶食道、趙渉河漳、燕守常山之北。秦攻韓、魏、則楚絶其後、斉出鋭師以佐之、趙渉河漳、燕守云中。秦攻斉、則楚絶其後、韓守成皋、魏塞午道、趙渉河漳、博関、燕出鋭師以佐之。秦攻燕、則趙守上層山、楚軍武関、斉渉渤海、韓、魏出鋭師以佐之。秦攻趙、則鏵軍姨陽、楚軍武関、魏軍河外、斉渉渤海、燕出鋭師以佐之。諸侯有先背約者、五国共伐之。六国従親以擯秦、秦必不敢出兵於函穀関以害山東矣。如是則伯業成矣。」 趙王曰「寡人年少、莅国之日浅、未嘗得聞社稷之長計。今上客有意存天下、安諸侯、寡人敬以国従。」 乃封蘇秦為武安君、飾車百乗、黄金前鎰、白璧百双、錦繍千純、以約諸侯。 C:19:231:秦攻趙 秦攻趙。 蘇子為謂秦王曰「臣聞『明王之於其民也、博論而技芸之、是故官無乏事而力不困。於前言也、多聴而時用之、是故事無敗業而悪不章』。臣願王察臣之所謁、而効之於一時之用也。臣聞『懐重宝者、不以夜行。任大功者、不以軽敵』。是以賢者任重而行恭、智者功大而辞順。故民不悪其尊、而世不妬其業。臣聞之『百倍之国者、民不楽後也。功業高世者、人主不再行也。力尽之民、仁者不用也。求得而反静、聖主之制也。功大而息民、用兵之道也』。今用兵終身不休、力尽不罷。趙怒必於其己邑。趙僅存哉。然而四輪之国也。今雖得邯鄲、非国之長利也。意者地広而不耕、民羸而不休、又厳之以刑罰、則雖従而不止矣。語曰『戦勝而国危者、物不断也。功大而権軽者、地不入也』。故過任之事、父不得於子、無已之求、君不得於臣。故微之為著者強、察乎息民者為用者伯、明乎軽之為重者王。」 秦王曰「寡人案兵息民、則天下必為従、将以逆秦。」 蘇子曰「臣有以知天下之不能為従以逆秦也。臣以田単如耳為大過也。豈狄田単、如耳為大過哉。天下之主亦尽過矣。夫慮収亡斉罷楚敝魏、与不可知之趙、欲以窮秦折韓、臣以為至愚也。夫斉威、宣、世之賢主也。徳博而地広、国富而用民、将武而兵強。宣王用之、後富韓威魏、以南伐楚、西攻秦、為斉兵困於殽函之上十年、攘地、秦人遠迹不服、而斉為虚偸。 夫斉兵之所以破、韓魏之所以僅存者、何也。是則伐楚攻秦、而後受其殃也。今富非有斉威、宣之余也、精兵非有富韓勁魏之庫也、而将非有田単、司馬之慮也。収破斉、罷楚、弊魏、不可知之趙、欲以窮秦折韓、臣以為至誤。臣以従一不可成也。客有難者、今臣有患於世。夫刑名之家、皆曰『白馬非馬』也。如白馬実馬、乃使有白馬之為也。此臣之所患也。 昔者秦人下兵攻懐服其人。三国従之。趙奢鮑佞将。楚有四人起而従之。臨懐而不救、秦人去而不従。不識三国之憎秦而愛懐邪。忘其憎懐而愛秦邪。夫攻而不救、去而不従、是以三国之兵困、而趙奢、鮑佞之能也。故裂地以敗於斉。田単将斉之良、以兵横行於中十四年、重申不敢設兵以攻秦折韓也、而馳於封内、不識従之一成悪存也。」 於是秦王解兵不出於境。 諸侯休、天下安、二十九年不相攻。 C:19:232:張儀為秦連横説趙王 張儀為秦連横、説趙王曰「敝邑秦王使臣敢献書於大王御史。大王収率天下以儐秦、秦兵不敢出函穀関十五年矣。大王之威、行於天下山東。敝邑恐懼懾伏、繕甲厲兵、飾車即、習馳射、力田積粟、守四封之内、抽簽居懾処、不敢動揺、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。今秦以大王之力、西挙巴蜀、并漢中、東収両周而西遷九鼎、守白馬之津。秦雖辟遠、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。今宣君有微甲鈍兵、軍於澠池、願渡河逾漳、拠番吾、迎戦邯鄲之下。願以甲子之日合戦、以正殷紂之事。敬使臣先以聞於左右。 「凡大王之所信以為従者、恃蘇秦之計。熒惑諸侯、以是為非、以非為是、欲反覆斉国而不能、自令車裂於斉之市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。今楚与秦為昆弟之国、而韓、魏称為東蕃之臣、斉献魚塩之地、此断趙之右臂也。夫断右臂而求与人闘、失其黨而孤居、求欲無危豈可得哉。今秦発三将軍、一軍塞午道、告斉使興師度清河、軍於邯鄲之東。一軍軍於成皋、駆韓、魏而軍於河外。一軍軍於澠池。約曰、四国為一、以攻趙、破趙而四分其地。是故不敢匿意隠情、先以聞於左右。臣切為大王計、莫如与秦遇於澠池、面相見而身相結也。臣要求案兵無攻、願大王之定計。」 趙王曰「先王之時、奉陽君相、専権擅勢、蔽晦先王、独制官事。寡人宮居、属於師傅、不能与国謀。先生棄群臣、寡人年少、奉祠祭之日浅、私心固窃疑焉。以為一従不事秦、非国之長利也。乃且願変心易慮、剖地謝前過以事秦。方将約車趨行、而適聞使者之明詔。」 於是乃以車三百乗入朝澠池、割河間以事秦。 C:19:233:武霊王平昼間居 武霊王平昼間居、肥義侍坐、曰「王慮世者之変、権甲兵之用、念簡、襄之跡、計胡、狄之利乎。」 王曰「嗣不忘先徳、君之道也。錯質務明主之長、臣之論也。是以賢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、東有明声先世之功。為人臣者、窮有弟長辞讓之節通有補民益主之業。此両者、君臣之分也。今吾欲継襄主之業、啓胡、翟之郷、而卒世不見也。敵弱者、用力少而功多、可以無尽百姓之労、而享往古之勛。夫有个世之功者、必負遺俗之累。有独知之慮者、必被庶人之恐。今吾将胡服騎射以教百姓、而世必議寡人矣。」 肥義曰「臣聞之、疑事無功、疑行無名。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、殆毋顧天下之議矣。夫論至徳者、不和於俗。成大功者、不謀於衆。昔舜舞有苗、而禹袒入裸国、非以養欲而楽志也、欲以論徳而要功也。愚者闇於成事、智者見於未萌、王其遂行之。」 王曰「寡人非疑胡服也、吾恐天下笑之。狂夫之楽、知者哀焉。愚者之笑、賢者戚焉。世有順我者、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。雖駆世以笑我、胡地中山吾必有之。」 王遂胡服。 使王孫緤告公子成曰「寡人胡服、且将以朝、亦欲叔之服之也。家聴於親、国聴於君、古今之公行也。子不反親、臣不逆主、先王之通誼也。今寡人作教易服、而叔不服、吾恐天下議之也。夫制国有常、而利民為本。従政有経、而令行為上。故明徳在於論賤、行政我在於信貴。今胡服之意、非以養欲而楽志也。事有所出、功有所止。事成功立然後徳且見也。今寡人恐叔逆従政之経、以輔公叔之議。且寡人聞之、事利国者行無邪、因貴戚者名不累。故寡人願募公叔之義、以成胡服之功。使緤謁之叔、請服焉。」 公子成再拝葉「臣固聞王之胡服也、不佞寝疾、不能趨走、是以不先進。王今命之、臣固敢竭其愚忠。臣聞之、中国者、聡明叡知之所居也、万物財用之所聚也、賢聖之所教也、仁義之所施也、詩書礼楽之所用也、異敏技芸之所試也、遠方之所観赴也、蛮夷之所義行也。今王釈西、而襲遠方之服、変古之教、易古之道、逆人之心、畔学者、離中国、臣願大王図之。」 使者報王。 王曰「吾固聞叔之病也。」 即之公叔成家、自請之曰「夫服者、所以便用也。礼者、所以便事也。是以聖人観其郷而順宜、因其事而制礼、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。被髪文身、錯臂左衽、甌越之民也。黒歯雕題、鯷冠秫縫、大呉之国也。礼服不同、其便一也。是以郷異而用変、事異而処易。是故聖人苟可以利其民、不一其用。果可以便其事、不同其礼。儒者一師而礼異、中国同俗而教離、又況山谷之便乎。故去就之変、知者不能一。遠近之服、賢聖不能同。窮郷多異、曲学多弁、不知不疑、異於己而不非者、公於求善也。今卿之所言者、俗也。吾之所言者、所以制俗也。今吾国東有河、薄洛之水、与斉、中山同之、而無舟楫之用。自常山以至代、上党、東有燕、東胡之境、西有樓煩、秦、韓之辺、而無騎射之備。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、求水居之民、以守河、薄洛之水。変服騎射、以備其参胡、樓煩、秦、韓之辺。且昔者簡主不塞晋陽、以及上党、而襄王兼戎取代、以攘諸胡、此愚知之所明也。先時中山負斉之強兵、侵掠吾地、系累吾民、引水囲鎬、非社稷之神霊、即鎬幾不守。先王忿之、其怨未能報也。今騎射之服、近可以備上党之形、遠可以報中山之怨。而叔也順中国之俗以逆簡、襄之意、悪変服之名、而忘国事之恥、非寡人所望於子。」 公子成再拝稽首曰「臣愚不達於王之議、敢道世俗之間。今欲継簡、襄之意、以順先王之志、臣敢不聴今。」再拝。乃賜胡服。 趙文進諫曰「農夫労而君子養唖劇、政之経也。愚者陳意而知者論焉、教之道也。臣無隠忠、君無蔽言、国之禄也。臣雖愚、願竭其中。」 王曰「慮無悪擾、忠無過罪、子其言乎。」 趙文曰「当世輔俗、古之道也。衣服有常、礼之制也。修法無愆、民之職也。三者、先聖之所以教。今君釈西、而襲遠方之服、変古之教、易古之道、故臣願王之図之。」 王曰「子言時速之間。常民泥於習俗、懸着沈於所聞。此両者、所以成官而順政也、非所以観遠而論始也。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、五伯不如教而政。知者作教、而愚者制焉。賢者議俗、不肖者拘焉。夫制於服之民、不足与論心。拘於俗之衆、不足与致意。故勢与俗化、而礼与変倶、聖人之道也。承教而動、循法無私、民之職也。知学之人、能与聞遷。達於礼之変、能於与時化。故為己者不待人、制今者不法古、子其釈之。」 趙造諫曰「隠忠不竭、奸之属也。以私誤国、賤之類也。犯奸者身死、賤国者族宗。反此両者、先聖之明刑、臣下之大罪也。臣雖愚、願尽其忠、無遁其死。」 王曰「竭意不諱、忠也。上無蔽言、明也。忠不辟危、明不距人。子其言乎。」 趙造曰「臣聞之、聖人不易民而教、知子不変俗而動。因民而教者、不労而成公拠俗而動者、慮径而易見也。今王易初不循俗、胡服不顧世、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。且服奇者志淫、俗辟者乱民。是以莅国者不襲奇辟之服、中国不近蛮夷之行、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。且循法無過、修礼無邪、臣願王之図之。」 王曰「古今不同俗、何古之法。帝王不相襲、何礼之循。宓戯、神農教而不誅、皇帝、魘、舜誅而不怒。及至三王、観時而制法、因事而制礼、法度制令、各順其宜。衣服器械、各便其用。故礼世不必一其道、便国不必法古。勝任即現興也、不相襲而王。夏殷之衰也、不易礼而滅。然則反古未可非、而循礼未足多也。且服奇而志淫、是鄒、魯無奇行也。俗辟而民易、是呉、越無俊民也。是以聖人利身之謂服、便事之謂教、進退之謂節、衣服之制、所以斉常民、非所以論賢者也。故聖与俗流、賢与変倶。諺曰『以書為御者、不尽於馬之情。以古制今者、不達於事之変』。故循法之功、不足以高世。法古学、不足以制今。子其勿反也。」 C:19:234:王立周紹為傅 王立周紹為傅、曰「寡人始行県、過番吾、当子為子之時、踐石以上者皆道子之孝。故寡人問子以璧、遺子以酒食、而求見子。子謁病而辞。人有言子者曰『父之孝子、君之忠臣也』。故寡人以子之制慮、為弁足以道人、危足以持難、忠可以写意、信可以遠期。詩云「服難以勇、治乱以知、事之計也。立傅以行、教少以学、義之経也。循計之事、失而累。訪議之行、窮而不憂。『故寡人欲子之胡服以傅王乎。」 周紹曰「王失論矣、非賤臣所敢任也。」 王曰「選子莫若父、論臣莫若君。君、寡人也。」 周紹曰「立傅之道六。」 王曰「六者何也。」 周紹曰「知慮不躁達於変、身行寛恵達於礼、威厳不足以易於位、重利不足以変其心、恭於教而不快、和於下而不危。六者、傅之才、而臣無一焉。隠中不竭、臣之罪也。傅命仆官、以煩有司、吏之恥也。王請更論。」 王曰「知此六者、所以使子。」 周紹曰「乃国未通於王胡服。雖然、臣、王之臣也、而王重命之、臣故不聴令乎。」再拝、賜胡服。 王曰「寡人以王子為子任、欲子之厚愛之、無所見醜。御道之以行義、勿令溺苦於学。事君者、順其意、不逆其志。事先者、明其高、不倍其孤。故有臣可命、其国之禄也。子能行是、以事寡人者畢矣。『書』云『去邪無疑、任賢勿貳』。寡人与子、不用人矣。」 遂賜周紹胡服衣冠、具帯黄金師比、以傅王子也。 C:19:235:趙燕後胡服 趙燕後胡服、王令讓之曰「事主之行、竭意尽力、微諫而不嘩、応対而不怨、不逆上以自伐、不立私以為名。子道順而不払、臣行讓而不争。子用私道者家必乱、臣用私義者国必危。反親以為行、慈父不子。逆主以自成、恵主不臣也。寡人胡服、子独弗服、逆主罪莫大焉。以従政為累、以逆主為好、行私莫大焉。故寡人恐親犯刑戮之罪、以明有司之法。 」趙燕再拝稽首曰「前吏命胡服、施及賤臣、臣以失令過期、更不用侵辱教、王之恵也。臣敬循衣服、以待今日。」 C:19:236:王破原陽 王破原陽、以為騎邑。 牛賛進諫曰「国有固籍、兵有常経、変籍則乱、失経則弱。今破原陽、以為騎邑、是変籍而棄経也。且習其兵者軽其敵、便其用者易其難。今民便其用而変之、是損君而弱国也。故利不百者不変俗、功不什者不易器。今王破卒散兵、以奉騎騎射、臣恐其攻獲之利、不如所失之費也。」 王曰「古今異利、遠近易用。陰陽不同道、四時不一宜。故賢人観時、而不観於時。制兵、而不制於兵。子制官府之籍、不知気節之利。知兵甲之用、不知陰陽之宜。故兵不当於用、何兵之不可易。教不変於事、何俗之不可変。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、城境封之、名曰無窮之門、所以昭後而期遠也。今重甲循兵、不可以逾険、仁義道徳、不可以来朝。吾聞信不棄功、知不遺時、今子以官府之籍、乱寡人之事、非子所知。」 牛賛再拝稽首曰「臣敢不聴令乎。」 至遂胡服、率騎入胡、出於遺遺之門、逾九限之固、絶五俓之険、至楡中、辟地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