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:『韓非子』 韓非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V:15:巻第十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B:36:難編一第三十六 C:36:01:舅犯・雍季 晋文公将与楚人戦。召舅犯問之曰「吾将与楚人戦。彼衆我寡。為之奈何。」 舅犯曰「臣聞之『繁礼君子不厭忠信、戦陣之間不厭詐偽』。君其詐之而已矣。」 文公辞舅犯、因召雍季而問之曰「我将与楚人戦。彼衆我寡。為之奈何。」 雍季対曰「焚林而田、偸取多獣、後必無獣。以詐遇民、偸取一時、後必無復。」 文公曰「善。」 辞雍季、以舅犯之謀与楚人戦、以敗之。帰而行爵、先雍季、而後舅犯。 群臣曰「城濮之事、舅犯謀也。夫用言而後其身、可乎。」 文公曰「此非若所知也。夫舅犯言、一時之権也。雍季言、万世之利也。」 忠尼聞之曰「文公之覇也宜哉。既知一時之権、又知万世之利。」 或曰「雍季之対、不当文公之問。凡対問者、有因問小大緩急而対也。所問高大、而対以卑狭、則明主弗受也。今文公問以少遇衆、而対曰『後必無復』此非所以応也。且文公不知一時之権、又不知万世之利。戦而勝、則国安而身定、兵強而威立。雖有後復、莫大於此。万世之利、奚患不至。戦而不勝、則国亡兵弱、身死名息。抜払今日之死不及、安暇待万世之利。待万世之利、在今日之勝。今日之勝、材於詐敵。詐敵万世之利而已。故曰『不当文公之問』。 且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。舅犯所謂不厭詐偽者、不謂詐其民、請詐其敵也。敵者、所伐之国也。後雖無復、何傷哉。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、以其功耶、則所以勝楚破軍者、舅犯之謀也。以其善言耶、則雍季乃道其後之無復也。此未有善言也。舅犯則以兼之矣。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厭忠信者、忠所以愛其下也、信所以不欺其民也。夫既以愛而不欺矣、言孰善於此。然必曰出於詐偽者、軍旅之計也。舅犯前有善言、後有戦勝。故舅犯有二功、而後論、雍季無一焉、而先賞。『文公之覇也、不亦宜乎』、忠尼不知善賞也。」 C:36:02:矛盾 歴山之農者侵畔。舜往耕焉、期年甽畝正。 河浜之漁者争坻。舜往漁焉、期年而譲長。 東夷之陶者器苦窳、舜往陶焉。 忠尼歎曰「耕漁与陶、非舜官也。而舜往為之者、所以救敗也。舜其信仁乎。乃躬籍処苦、而民従之。故曰聖人之徳化乎。」 或問儒者曰「方此時也、堯安在。」 其人曰「堯為天子。」 「然則忠尼之聖堯奈何。聖人明察在上位、将使天下無姦也。今、耕漁不争、陶器不窳、舜又何徳而化。舜之救敗也、則是堯有失也。賢舜則去堯之明察、聖堯則去舜之徳化。不可両得也。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。誉之曰『吾楯之堅、莫能陥也。』又誉其矛曰『吾矛之利、於物無不陥也。』或曰『以子之矛、陥子之楯何如。』其人弗能応也。 夫不可陥之楯、与無不陥之矛、不可同世而立。今堯之不可両誉、矛楯之説也。且舜救敗、期年已一過、三年已三過。舜有尽、寿有尽、天下過無已者。以有尽逐無已、所止者寡矣。賞罰使天下必行之。令曰『中程者賞、弗中程者誅』。令朝至暮変、暮至朝変、十日而海内畢矣。奚待期年。舜猶不以此説堯令従、己乃躬親。不亦無術乎。且夫以身為苦、而後化民者、堯舜之所難也。処勢而驕下者、庸主之所易也。将治天下、釈庸主之所易、道堯舜之所難、未可与為政也。」 K:36:02:楚人に楯と矛とを鬻ぐ者有り。之を誉めて曰はく『吾が楯の堅きこと、能く陥すもの莫きなり』と。又其の矛を誉めて曰はく『吾が矛の利なること、物に於いて陥さざるもの無きなり』と。或るひと曰はく『子の矛を以て、子の楯を陥さば何如』と。其の人応ふる能はざるなり。夫れ陥すべからざるの楯と、陥らざる無きの矛とは、世を同じくして立つべからず。今堯舜の両つながら誉むべからざるは、矛楯の説なり。 C:36:03:管仲有病 管仲有病。桓公往問曰「仲父病、不幸卒於大命、将奚以告寡人。」 管仲曰「微君言、臣故将謁之。願君去豎刁、除易牙、遠衛公子開方。易牙為君主味。君惟人肉未嘗。易牙烝其子首而進之。夫人情莫不愛其子、今弗愛其子、安能愛君。君妬而好内。豎刁自宮以治内、人情莫不愛其身、身且不愛、安能愛君。開方事君十五年。斉衛之間、不容数日行、棄其母久官不帰。其母不愛、安能愛君。臣聞之『務偽不長、蓋虚不久』。願君去此三子者也。」 管仲卒死、桓公弗行。及桓公死、虫出戸不葬。 或曰「管仲所以見告桓公者、非有度者之言也。所以去豎刁易牙者、以不愛其身、適君之欲也。曰『不愛其身、安能愛君』。然則臣有尽死力以為其主者、管仲将弗用也。曰『不愛其死力、安能愛君』、是欲君去忠臣也。且以不愛其母、度其不愛其君、是将以管仲之不能死公子糾、度其不死桓公也。是管仲亦在所去之域矣。明主之道不然。設民所欲、以求其功。故為爵禄以勧之。設民所悪、以禁其姦。故為刑罰以威之。慶賞信、而刑罰必。故君挙功於臣、而姦不用於上。雖有豎刁、其奈君何。 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、君垂爵禄以与臣市。君臣之際、非父子之親也。計数之所出也。君有道、則臣尽力、而姦不生、無道、則臣上塞主明、而下成私、管仲非明此度数於桓公也、使去豎刁、一豎刁又至、非絶姦之道也。且桓公所所以身死、虫流出戸不葬者、是臣重也。臣重之実。擅主也、有擅主之臣、則君令不下究、臣情不上通。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間、使善敗不聞、禍福不通。故有不葬之患也。 明主之道、一人不兼官、一官不兼事。卑賤不待尊貴而進、大臣不因左右而見。百官脩通、群臣輻湊。有賞者、君見其功、有罰者、君知其罪。見知不悖於前、賞罰不弊於後。安有不葬之患。管仲非明此言於桓公也、使去三子。故曰『管仲無度矣』。」 C:36:04:襄子囲於晋陽中 襄子囲於晋陽中。出囲、賞有功者五人。高赫為賞首。 張孟談曰「晋陽之事、赫無大功。今為賞首、何也。」 襄子曰「晋陽之事、寡人国家危、社稷殆矣。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、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。是以先之。」 忠尼聞之曰「善賞哉襄子。賞一人、而天下為人臣者、莫敢失礼矣。」 或曰「忠尼不知善賞矣。夫善賞罰者、百官不敢侵職、群臣不敢失礼。上設其法、而下無姦詐之心。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。使襄子於晋陽也。令不行、禁不止、是襄子無国、晋陽無君也。尚誰与守哉。今襄子於普陽也、知氏灌之、臼竈生竈、而民無反応、是君臣親也。襄子有君臣親之沢、操令行禁止之法、而猶有驕侮之臣、是襄子失罰也。為人臣者、乗事而有功則賞。今赫僅不驕侮、而襄子賞之、是失賞也。明主賞不加於無功、罰不加於無罪。今襄子不誅驕侮之臣、而賞無功之赫。安在襄子之善賞也。故曰『忠尼不知善賞』。」 C:36:05:晋平公与群臣飲 晋平公与群臣飲。酒酣乃喟然歎曰「莫楽為人君、惟其言而莫之違。」 師曠侍坐於前。援琴撞之。公披衽而避、琴壊於壁。 公曰「太師誰撞。」 師曠曰「今者有小人言於側者、故撞之。」 公曰「寡人也。」 師曠曰「唖、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」 左右請除之、公曰「釈之。以為寡人戒。」 或曰「平公失君道、師曠失臣礼。夫非其行、而誅其身、君之於臣也。非其行、則陳其言、善諫不聴、則遠其身者、臣之於君也。今師曠非平公之行、不陳人臣之諫、而之人主之誅、挙琴而親其体。是逆上下之位、而失人臣之礼也。夫為人臣者、君有過則諫、諫不聴、則軽爵禄以待之。此人臣之礼也。今師曠非平公之過、挙琴而親其体。雖厳父不加於子、而師曠行之於君。此大逆之行也。臣行大逆、平公喜而聴之。是失君道也。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。使人主過於聴、而不悟其失、師曠之行亦不可明也。使姦臣襲極諫而飾弑君之道。不可謂両明、此為両過。故曰『平公失君道。師曠亦失臣礼矣』。」 C:36:06:斉桓公五往 斉桓公時、有処士、小臣稷。桓公三往而弗得見。 桓公曰「吾聞、布衣之士、不軽爵禄、無以易万乗之主、万乗之主、不好仁義。亦無以下布衣之士。」 於是五往、乃得見之。 或曰「桓公不知仁義。夫仁義者、憂天下之害、趨一国之患、不避卑辱、謂之仁義。故伊尹以中国為乱、道為宰干湯、百里奚為乱、道為虜干穆公、皆憂天下之害、趨一国之患、不辞卑辱、故謂仁義、今桓公以万乗之勢下匹夫之士、将欲憂斉国、而小臣不行見、小臣之忘民也。忘民、不可謂仁義、仁義者、不失人臣之礼。不敗君臣之位者也。 是故四封之内、執禽而朝、名曰臣、臣吏分職受事、名曰萌、今小臣在民萌之衆、而逆君上之欲、故不可謂仁義。仁義不在焉、桓公又従而礼之、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、是隠也。宜刑、若無智能而虚驕矜桓公、是誣也。宜戮、小臣之行、非刑則戮、桓公不能領臣主之理、而礼刑戮之人、是桓公軽上侮君之俗、教於斉国也。非所以為治也。故曰『桓公不知仁義』。」 C:36:07:郤献子 靡笄之役、韓献子将斬人。郤献子聞之、駕往救之。比至、則已斬之矣。 郤子因曰「胡不以徇。」其僕曰「曩不将救之乎。」郤子曰「吾敢不分謗乎。」 或曰「郤子之言、不可不察也。非分謗也。韓子之所斬也、若罪人、則不可救。救罪人、法之所以敗也。法敗則国乱。若非罪人、則不可勧之以殉。勧之以殉、是重不辜也。重不辜、民所以起怨者也。民怨則国危。郤子之言、非危則乱。不可不察也。且韓子之所斬、若罪人、郤子奚分焉。斬若非罪人、則已斬之矣、而郤子乃至。是韓子之謗已成、而郤子且後至也。夫郤子曰以殉、不足以分於紂之謗、且又生殉之謗。是子言分謗也。 昔者紂為炮烙。崇侯悪来又曰『斬渉者之脛也』。奚分於紂之謗。且民之望於上也甚矣。韓子弗得、且望郤子之得之也。今郤子倶弗得、則民絶望於上矣。故曰、郤子之言、非分謗也、益謗也。且郤子之往救罪也、以韓子為非也。不道其所以為非、而勧之以殉。是使韓子不知其過也。夫下使民絶望於上、又使韓子不知其失。吾未得郤子之所以分謗者也。」 C:36:08:桓公相管仲 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。 管仲曰「臣有寵矣。然而臣卑。」公曰「使子立高国之上。」 管仲曰「臣貴矣。然而臣貧。」公曰「使子有三帰之家。」 管仲曰「臣富矣。然而臣疏。」於是立以為仲父。 霄略曰「管仲以賤為不可以治貴。故請高国之上。以貧為不可以治富。故請三帰。以疏為不可以治親。故処仲父。管仲非貧、以便治也。」 或曰「今使臧獲奉君令詔卿相、莫敢不聴。非卿相卑而臧獲尊也。主令所加、莫敢不従也。今使管仲之治不縁桓公、是無君也。国無君、不可以為治。若負桓公之威、下桓公之令、是臧獲之所以信也。奚待高国仲父之尊、而後行哉。当世之行事、都丞之下徴令者、不辟尊貴、不就卑賤。故行之而法者、雖巷伯信乎卿相、行之而非法者、雖大吏詘乎民萌。今管仲不務尊主明法、而事増寵益爵。是非管仲貪欲富貴、必闇而不知術也。故曰管仲失行、霄略有過誉。」 C:36:09:両用 韓宣王問於樛留「吾欲両用公仲公叔、其可乎。」 樛留対曰「昔魏両用楼翟而亡西河、楚両用昭景而亡鄢郢、今君両用公仲公叔、此必将争事而外市、則国必憂矣。」 或曰「昔者斉桓公両用管仲鮑叔、成湯両用伊尹仲虺、夫両用臣者、国之憂、則是桓公不覇、成湯不王也、湣王一用淖歯、而身死乎東廟、主父一用李兌、減食而死、主有術両用、不為患、無術両用、則争事而外市、一用則専制而劫弑、今留無術以規上、使其主去両用一、是不有西河鄢郢之憂、則必有身死減食之患、是樛留未有善知以言也。」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B:37:難編二第三十七 C:37:01:晏子之貴踴 景公過晏子曰「子宮小近市。請徙子家予章之圃。」 晏子再拝而辞曰「且嬰家貧、待市食、而朝暮趨之。不可以遠。」 景公笑曰「子家習市、識貴賤乎。」 是時景公繁於刑。晏子対曰「踴貴而屨賤。」 景公曰「何故。」対曰「刑多也。」 景公造然変色曰「寡人其暴乎。」於是損刑五。 或曰「晏子之貴踴、非其誠也。欲便辞以止多刑也。此不察治之患也。夫刑当無多、不当無少。無以不当聞、而以太多説、無術之患也。敗軍之誅以千百数、猶北不止、即治乱之刑如恐不勝、而姦尚不尽。今晏子不察其当否、而以太多為説。不亦妄乎。夫惜草茅者耗禾穂、恵盗賊者傷良民。今緩刑罰、行寛恵、是利姦邪而害善人也。此非所以為治也。」 C:37:02:遺冠之恥 斉桓公飲酒酔、遺其冠。恥之、三日不朝。 管仲曰「此非有国之恥也。公胡其不雪之以政。」 公曰「善。」因発倉囷、賜貧窮、論囹圄、出薄悩。 処三日而民歌之曰「公胡不復遺冠乎。」 或曰「管仲雪桓公之恥於小人、而生桓公之恥於君子矣。使桓公発倉囷而賜貧窮、論囹圄而出薄悩、非義也、不可以雪恥。使之而義也、桓公宿義、須遺冠而後行之。則是桓公行義、非為遺冠也。是雖雪遺冠之恥於小人、而亦遺義之恥於君子矣。且夫発囷倉而賜貧窮者、是賞無功也。論囹圄而出薄悩者、是不誅過也。夫賞無功則民偸幸而望於上、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。此乱之本也。安可以雪恥哉。」 C:37:03:仲尼以文王為智 昔者文王侵盂、克莒、挙酆。三挙事而紂悪之。 文王乃懼、請入洛西之地、赤壌之国、方千里以請解炮烙之刑。天下皆説。 仲尼聞之曰「仁哉文王。軽千里之国、而請解炮烙之刑。智哉文王。出千里之地、而得天下之心。」 或曰「仲尼以文王為智也、不亦過乎。夫智者知禍難之地而辟之者也。是以身不及於患也。使文王所以見悪於紂者、以其不得人心耶、則雖索人心以解悪可也。紂以其大得人心而悪之已。又軽地以収人心、是重見疑也。固其所以桎梏囚於羑里也。鄭長者有言『体道、無為無見也』。此最宜於文王矣。不使人疑之也。仲尼以文王為智、未及此論也。」 C:37:04:臣之力也、君之力也 晋平公問叔向曰「昔者斉桓公九合諸侯、一匡天下。不識臣之力也。君之力也。」 叔向対曰「管仲善制割、賓胥無善削縫、隰朋善純縁、衣成、君挙而服之。亦臣之力也、君何力之有。」 師曠伏琴而笑之。公曰「太師奚笑也。」 師曠対曰「臣笑叔向之対君也。凡為人臣者、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。君弗食、孰敢強之也。臣請譬之『君者壌地也、臣者草木也。必壌地美然後草木碩大。亦君之力也、臣何力之有』。」 或曰「叔向師曠之対皆偏辞也。夫一匡天下九合諸侯、美之大者也。非専君之力也、又非専臣之力也。昔者宮之奇在虞、僖負衆在曹。二臣之智、言中事、発中功、虞曹倶亡者、何也。此有其臣而無其君者也。且蹇叔処干而干亡、処秦而秦覇、非蹇叔愚於干而智於秦也。此有君与無臣也。向曰『臣之力也』不然矣。昔者桓公宮中二市、婦閭二百、被髪而御婦人、得管仲為五伯長。失管仲得豎刁、而身死、虫流出戸不葬。以為非臣之力也、且不以管仲為覇。以為君之力也、且不以豎刁為乱。昔者晋文公慕於斉女而亡帰。咎犯極諫、故使反晋国。故桓公以管仲合、文公以舅犯覇。而師曠曰『君之力也』又不然矣。凡五覇所以能成功名於天下者、必君臣倶有力焉。故曰、叔向師曠之対皆偏辞也。」 C:37:05:易哉為君 斉桓公之時、晋客至。有司請礼。 桓公曰「告仲父」者三。 而優笑曰「易哉為君。一曰仲父、二曰仲父。」 桓公曰「吾聞『君人者労於索人、佚於使人』。吾得仲父已難矣。得仲父之後、何為不易乎哉。」 或曰「桓公之所応優、非君人者之言也。桓公以君人為労於索人。何索人為労哉。伊尹自以為宰干湯、百里奚自以為虜干穆公。虜所辱也、宰所羞也。蒙羞辱而接君上、賢者之憂世急也。然則君人者無道賢而已矣。索賢不為人主難。且官職所以任賢也、爵禄所以賞功也。設官職陳爵禄、而士自至、君人者奚其労哉。使人又非所佚也。人主雖使人必以度量準之、以刑名参之。以事遇於法則行、不遇於法則止、功当其言則賞、不当則誅。以刑名収臣、以度量準下、此不可釈也。君人者焉佚哉。索人不労、使人不佚。而桓公曰『労於索人、佚於使人』者、不然。 且桓公得管仲又不難。管仲不死其君而帰桓公、鮑叔軽官譲能而任之。桓公得管仲又不難明矣。已得管仲之後、奚遽易哉。管仲非周公旦。周公旦仮為天子七年、成王壮、授之以政、非為天下計也、為其職也。夫不奪子而行天下者、必不背死君而事其讎、背死君而事其讎者、必不難奪子而行天下。不難奪子而行天下者、必不難奪其君国矣。管仲、公子糾之臣也。謀殺桓公而不能、其君死而臣桓公。管仲之取舎非周公旦未可知也。若使管仲大賢也、且為湯武。湯武、桀紂之臣也、桀紂作乱、湯武奪之、今桓公以易居其上。是以桀紂之行居湯、武之上、桓公危矣。若使管仲不肖人也、且為田常。田常、簡公之臣也、而弑其君、今桓公以易居其上、是以簡公之易居田常之上也、桓公又危矣。管仲非周公旦以明矣、然為湯武与田常未可知也、為湯武有桀紂之危、為田常有簡公之乱也。已得仲父之後、桓公奚遽易哉。若使桓公之任管仲必知不欺己也、是知不欺主之臣也。然雖知不欺主之臣、今桓公以任管仲之専借豎刁、易牙、虫流出戸而不葬。桓公不知臣欺主与不欺主已明矣、而任臣如彼其専也。故曰、桓公闇主。」 C:37:06:入多之為窕貨 李克治中山。苦陘令上計而入多。 李克曰「語言弁聴之説、不度於義、謂之窕言。無山林沢谷之利而入多者、謂之窕貨。君子不聴窕言、不受窕貨、子姑免矣。」 或曰「李子設辞曰『夫言語弁聴之説、不度於義者、謂之窕言』。弁在言者、説在聴者。言非聴者也。所謂不度於義、非謂聴者、必謂所聴也。聴者非小人則君子也。小人無義、必不能度之義也。君子度之義、必不肯説也。夫曰『言語弁聴之説、不度於義』者、必不誠之言也。 入多之為窕貨也、未可遠行也。李子之姦弗蚤禁、使至於計、是遂過也。無術以知而入多。入多者穣也、雖倍入、将奈何。挙事慎陰陽之和、種樹節四時之適、無早晩之失寒温之災、則入多。不以小功妨大務、不以私欲害人事、丈夫尽於耕農、婦人力於織紝、則入多。務於畜養之理、察於土地之宜、六畜遂、五穀殖、則入多。明於権計、審於地形、舟車機械之利、用力少致功大、則入多。利商市関梁之行、能以所有致所無、客商帰之、外貨留之、倹於財用節於衣食、宮室器械周於資用、不事玩好、則入多。入多、皆人為也。若天事、風雨時、寒温適、土地不加大、而有豊年之功、則入多。人事、天功、二物者皆入多、非山林沢谷之利也。夫無山林沢谷之利入多、因謂之窕貨者、無術之言也。」 C:37:07:行人燭過之一言 趙簡子囲衛之郛郭。犀楯犀櫓立於矢石之所不及、鼓之而士不起。 簡子投枹曰「烏乎。吾之士数弊也。」 行人燭過免冑而対曰「亦有君之不能耳、士無弊者。臣聞之、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、服国三十八、戦十有二勝。是民之用也。献公没、恵公即位、淫衍暴乱、身好玉女、秦人恣侵、去絳十七里、亦是人之用也。恵公没、文公授之、囲衛、取鄴、城濮之戦五敗荊人、取尊名於天下。亦此人之用也。亦有君不能耳。士無弊也。」 簡子乃去楯櫓立矢石之所及、鼓之而士乗之、戦大勝。 簡子曰「与吾得革車千乗、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。」 或曰「行人未有以説也。乃道恵公以此人是敗、文公以此人是覇、未見所以用人也。簡子未可以速去楯櫓也。厳親在囲、軽犯矢石、孝子之所愛親也。孝子愛親百数之一也。今以為身処危而人尚可戦、是以百族之子於上皆若孝子之愛親也。是行人之誣也。好利悪害、夫人之所有也。賞厚而信、人軽敵矣、刑重而必、失人不北矣。長行徇上、数百不一。喜利畏罪、人莫不然。将衆者、不出乎莫不然之数、而道乎百無一人之行。行人未知用衆之道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