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:『史記』 司馬遷 V:060:巻第六十(世家) B:060:三王世家第三十 C:060:01:霍去病将軍の上疏 「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拝、上疏皇帝陛下。陛下過聴、使臣去病待罪行間。宜専辺塞之思慮、暴骸中野無以報、乃敢惟他議以干用事者、誠見陛下憂労天下、哀憐百姓以自忘、虧膳貶楽、損郎員。皇子頼天、能勝衣趨拝、至今無号位師傅官。陛下恭譲不恤、群臣私望、不敢越職而言。 臣窃不勝犬馬心、昧死願陛下詔有司、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。唯陛下幸察。臣去病昧死再拝以聞皇帝陛下。」 三月乙亥、御史臣光守尚書令奏未央宮。 制曰「下御史。」 C:060:02:丞相、御史らの上奏 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、御史臣光守尚書令、丞非、下御史書到、言。 「丞相臣青翟、御史大夫臣湯、太常臣充、大行令臣息、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。 大司馬去病上疏曰『陛下過聴、使臣去病待罪行間。宜専辺塞之思慮、暴骸中野無以報、乃敢惟他議以干用事者。 誠見陛下憂労天下、哀憐百姓以自忘、虧膳貶楽、損郎員。皇子頼天、能勝衣趨拝、至今無号位師傅官。陛下恭譲不恤、群臣私望、不敢越職而言。臣窃不勝犬馬心、昧死願陛下詔有司、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。唯願陛下幸察。』 制曰『下御史』。 臣謹与中二千石、二千石臣賀等議。古者裂地立国、並建諸侯以承天于、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。今臣去病上疏、不忘其職、因以宣恩、乃道天子卑譲自貶以労天下、慮皇子未有号位。臣青翟、臣湯等宜奉義遵職、愚憧而不逮事。方今盛夏吉時、臣青翟、臣湯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、臣旦、臣胥為諸侯王。昧死請所立国名。」 C:060:03:孝武帝の詔 制曰「蓋聞、周封八百、姫姓並列、或子男、附庸。礼『支子不祭』。云並建諸侯所以重社稷、朕無聞焉。且天非為君生民也。朕之不徳、海内未洽、乃以未教成者強君連城、即股肱何勧。其更議以列侯家之。」 C:060:04:丞相、御史らの上奏 三月丙子、奏未央宮。 「丞相臣青翟、御史大夫臣湯昧死言。 臣謹与列侯臣嬰斉、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、諫大夫博士臣安等議曰。 伏聞、周封八百、姫姓並列、奉承天子。康叔以祖考顕、而伯禽以周公立、咸為建国諸侯、以相傅為輔。百官奉憲、各遵其職、而国統備矣。 窃以為、並建諸侯所以重社稷者、四海諸侯各以其職奉貢祭。支子不得奉祭宗祖、礼也。封建使守藩国、帝王所以扶徳施化。陛下奉承天統、明開聖緒、尊賢顕功、興滅継絶。続蕭文終之後于酇、褒厲群臣平津侯等。昭六親之序、明天施之属、使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戸邑、錫号尊建百有余国。 而家皇子為列侯、則尊卑相踰、列位失序、不可以垂統於万世。臣請立臣閎、臣旦、臣胥為諸侯王。 三月丙子、奏未央宮。」 C:060:05:孝武帝の詔(再) 制曰「康叔親属有十而独尊者、褒有徳也。周公祭天命郊、故魯有白牡、騂剛之牲。群公不毛、賢不肖差也。『高山仰之、景行嚮之』、朕甚慕焉。所以抑未成、家以列侯可。」 C:060:06:丞相、御史らの上奏(再) 四月戊寅、奏未央宮。 「丞相臣青翟、御史大夫臣湯昧死言。 臣青翟等与列侯、吏二千石、諫大夫、博士臣慶等議。昧死奏請立皇子為諸侯王。 制曰『康叔親属有十而独尊者、褒有徳也。周公祭天命郊、故魯有白牡、騂剛之牲。群公不毛、賢不肖差也。「高山仰之、景行嚮之」、朕甚慕焉。所以抑未成、家以列侯可。』 臣青翟、臣湯、博士臣将行等伏聞康叔親属有十、武王継体、周公輔成王、其八人皆以祖考之尊建為大国。康叔之年幼、周公在三公之位、而伯禽據国於魯、蓋爵命之時、未至成人。康叔後扞禄父之難、伯禽殄淮夷之乱。昔五帝異制、周爵五等、春秋三等、皆因時而序尊卑。高皇帝撥乱世反諸正、昭至徳、定海内、封建諸侯、爵位二等。皇子或在繈褓而立為諸侯王、奉承天子、為万世法則、不可易。陛下躬親仁義、体行聖徳、表裏文武。顕慈孝之行、広賢能之路。内褒有徳、外討強暴。極臨北海、西(湊)[溱]月氏、匈奴、西域、挙国奉師。輿械之費、不賦於民。虚御府之蔵以賞元戎、開禁倉以振貧窮、減戍卒之半。百蛮之君、靡不郷風、承流称意。遠方殊俗、重譯而朝、沢及方外。故珍獣至、嘉穀興、天応甚彰。今諸侯支子封至諸侯王、而家皇子為列侯、臣青翟、臣湯等窃伏孰計之、皆以為尊卑失序、使天下失望、不可。臣請立臣閎、臣旦、臣胥為諸侯王。」 四月癸未、奏未央宮、留中不下。 「丞相臣青翟、太僕臣賀、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、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。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馬臣去病上疏言、皇子未有号位、臣謹与御史大夫臣湯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諫大夫、博士臣慶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等為諸侯王。陛下譲文武、躬自切、及皇子未教。群臣之議、儒者称其術、或誖其心。陛下固辞弗許、家皇子為列侯。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人議、皆曰以為尊卑失序。高皇帝建天下、為漢太祖、王子孫、広支輔。先帝法則弗改、所以宣至尊也。臣請令史官択吉日、具礼儀上、御史奏輿地図、他皆如前故事。」 制曰「可。」 C:060:07:皇子を三王とする 四月丙申、奏未央宮。 「太僕臣賀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。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、可立諸侯王。臣昧死奏輿地図、請所立国名。礼儀別奏。臣昧死請。」 制曰「立皇子閎為斉王、旦為燕王、胥為広陵王。」 四月丁酉、奏未央宮。 六年四月戊寅朔、癸卯、御史大夫湯下丞相、丞相下中二千石、二千石下郡太守、諸侯相、丞書従事下当用者。如律令。 C:060:07:2:斉王への策文 維六年四月乙巳、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閎為斉王。 曰「於戯、小子閎、受茲青社。朕承祖考、維稽古建爾国家、封于東土、世為漢藩輔。於戯念哉。恭朕之詔、惟命不于常。人之好徳、克明顕光。義之不図、俾君子怠。悉爾心、允執其中、天禄永終。厥有愆不臧、乃凶于而国、害于爾躬。於戯、保国艾民、可不敬与。王其戒之。」 右斉王策。 C:060:07:3:燕王への策文 維六年四月乙巳、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旦為燕王。 曰「於戯、小子旦、受茲玄社。朕承祖考、維稽古、建爾国家、封于北土、世為漢藩輔。於戯。葷粥氏虐老獣心、侵犯寇盗、加以姦巧辺萌。於戯。朕命将率徂征厥罪、万夫長、千夫長、三十有二君皆来、降期奔師。葷粥徙域、北州以綏。悉爾心、毋作怨、毋俷徳、毋乃廃備。非教士不得従徴。於戯、保国艾民、可不敬与。王其戒之。」 右燕王策。 C:060:07:4:広陵王への策文 維六年四月乙巳、皇帝使御史大夫湯廟立子胥為広陵王。 曰「於戯、小子胥、受茲赤社。朕承祖考、維稽古建爾国家、封于南土、世為漢藩輔。古人有言曰『大江之南、五湖之間、其人軽心。楊州保疆、三代要服、不及以政』。於戯、悉爾心、戦戦兢兢、乃恵乃順、毋侗好軼、毋邇宵人、維法維則。書云『臣不作威、不作福、靡有後羞』。於戯、保国艾民、可不敬与。王其戒之。」 右広陵王策。 C:060:08:太史公言 太史公曰。 古人有言曰「愛之欲其富、親之欲其貴」、故王者壃土建国、封立子弟、所以褒親親、序骨肉、尊先祖、貴支体、広同姓於天下也。 是以形勢強而王室安。自古至今、所由来久矣。 非有異也、故弗論箸也。 燕斉之事、無足采者。然封立三王、天子恭譲、群臣守義、文辞爛然、甚可観也、是以附之世家。 C:060:09:褚少孫の追補 褚先生曰。 臣幸得以文学為侍郎、好覧観太史公之列伝。 伝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観、求其世家終不能得。 窃従長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書、編列其事而伝之、令後世得観賢主之指意。 蓋聞、孝武帝之時、同日而俱拝三子為王。 封一子於斉、一子於広陵、一子於燕。 各因子才力智能、及土地之剛柔、人民之軽重、為作策以申戒之。 謂王「世為漢藩輔、保国治民、可不敬与。王其戒之。」 夫賢主所作、固非浅聞者所能知、非博聞強記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。 至其次序分絶、文字之上下、簡之参差長短、皆有意、人莫之能知。 謹論次其真草詔書、編于左方。令覧者自通其意而解説之。 C:060:09:2:王夫人と斉王 王夫人者、趙人也。与衛夫人並幸武帝、而生子閎。 閎且立為王時、其母病、武帝自臨問之。 曰「子当為王、欲安所置之。」 王夫人曰「陛下在、妾又何等可言者。」 帝曰「雖然、意所欲、欲於何所王之。」 王夫人曰「願置之雒陽。」 武帝曰「雒陽有武庫敖倉、天下衝阨、漢国之大都也。先帝以来、無子王於雒陽者。去雒陽、余尽可。」 王夫人不応。武帝曰「関東之国無大於斉者。斉東負海而城郭大、古時独臨菑中十万戸、天下膏腴地莫盛於斉者矣。」 王夫人以手撃頭、謝曰「幸甚。」 王夫人死而帝痛之、使使者拝之曰「皇帝謹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、賜夫人為斉王太后。」 子閎王斉、年少無有子、立不幸早死、国絶、為郡。 天下称斉不宜王云。 所謂受此土者、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、帰立之以為国社、以歳時祠之。 春秋大伝曰「天子之国有泰社。東方青、南方赤、西方白、北方黒、上方黄。」 故将封於東方者取青土、封於南方者取赤土、封於西方者取白土、封於北方者取黒土、封於上方者取黄土。 各取其色物、裹以白茅、封以為社。此始受封於天子者也。 此之為主土。主土者、立社而奉之也。 朕承祖考、祖者先也、考者父也。 維稽古、維者度也、念也、稽者当也、当順古之道也。 斉地多変詐、不習於礼義。 故戒之曰「恭朕之詔、唯命不可為常。人之好徳、能明顕光。不図於義、使君子怠慢。悉若心、信執其中、天禄長終。有過不善、乃凶于而国、而害于若身。」 斉王之国、左右維持以礼義。不幸中年早夭。然全身無過、如其策意。 伝曰「青采出於藍、而質青於藍」者、教使然也。 C:060:09:3:広陵王と子どもたち 遠哉賢主、昭然独見。誡斉王以慎内。誡燕王以無作怨、無俷徳。誡広陵王以慎外、無作威与福。 夫広陵在呉越之地、其民精而軽。 故誡之曰「江湖之間、其人軽心。楊州葆疆、三代之時、迫要使従中国俗服、不大及以政教、以意御之而已。無侗好佚、無邇宵人、維法是則。無長好佚楽馳騁弋猟淫康、而近小人。常念法度、則無羞辱矣。」 三江、五湖有魚塩之利、銅山之富、天下所仰。 故誡之曰「臣不作福」者、勿使行財幣、厚賞賜、以立声誉、為四方所帰也。 又曰「臣不作威」者、勿使因軽以倍義也。 会孝武帝崩、孝昭帝初立、先朝広陵王胥、厚賞賜金錢財幣、直三千余万、益地百里、邑万戸。 会昭帝崩、宣帝初立。 縁恩行義、以本始元年中、裂漢地、尽以封広陵王胥四子。 一子為朝陽侯。一子為平曲侯。一子為南利侯。 最愛少子弘、立以為高密王。 其後胥果作威福、通楚王使者。楚王宣言曰「我先元王、高帝少弟也、封三十二城。今地邑益少、我欲与広陵王共発兵云[立]。広陵王為上、我復王楚三十二城、如元王時。」 事発覚、公卿有司請行罰誅。 天子以骨肉之故、不忍致法於胥、下詔書無治広陵王、独誅首悪楚王。 伝曰「蓬生麻中、不扶自直。白沙在泥中、与之皆黒」者、土地教化使之然也。 其後胥復祝詛謀反、自殺、国除。 C:060:09:4:燕王の叛逆 燕土墝埆、北迫匈奴、其人民勇而少慮。 故誡之曰「葷粥氏無有孝行而禽獣心、以窃盗侵犯辺民。朕詔将軍往征其罪、万夫長、千夫長、三十有二君皆来、降旗奔師。葷粥徙域遠処、北州以安矣。」 悉若心、無作怨者、勿使従俗以怨望也。 無俷徳者、勿使(上)[王]背徳也。 無廃備者、無乏武備、常備匈奴也。 非教士不得従徴者、言非習礼義不得在於側也。 会武帝年老長、而太子不幸薨、未有所立、而旦使来上書「請身入宿衛於長安。」 孝武見其書、撃地怒曰「生子当置之斉魯礼義之郷、乃置之燕趙、果有争心、不譲之端見矣。」 於是使使即斬其使者於闕下。 会武帝崩、昭帝初立、旦果作怨而望大臣。 自以長子当立、与斉王子劉沢等謀為叛逆。 出言曰「我安得弟在者。今立者乃大将軍子也。」欲発兵。 事発覚、当誅。昭帝縁恩寛忍、抑案不揚。 公卿使大臣請、遣宗正与太中大夫公戸満意、御史二人、偕往使燕、風喻之。 到燕、各異日、更見責王。 宗正者、主宗室諸劉属籍、先見王、為列陳道昭帝実武帝子状。 侍御史乃復見王、責之以正法、問「王欲発兵罪名明白、当坐之。漢家有正法、王犯繊介小罪過、即行法直断耳、安能寛王。」 驚動以文法。王意益下、心恐。 公戸満意習於経術、最後見王、称引古今通義、国家大礼、文章爾雅。 謂王曰「古者天子必内有異姓大夫、所以正骨肉也。外有同姓大夫、所以正異族也。周公輔成王、誅其両弟、故治。武帝在時、尚能寛王。今昭帝始立、年幼、富於春秋、未臨政、委任大臣。古者誅罰不阿親戚、故天下治。方今大臣輔政、奉法直行、無敢所阿、恐不能寛王。王可自謹、無自令身死国滅、為天下笑。」 於是燕王旦乃恐懼服罪、叩頭謝過。 大臣欲和合骨肉、難傷之以法。 其後旦復与左将軍上官桀等謀反。 宣言曰「我次太子、太子不在、我当立、大臣共抑我」云云。 大将軍光輔政、与公卿大臣議曰「燕王旦不改過悔正、行悪不変。」 於是脩法直断、行罰誅。旦自殺、国除、如其策指。 有司請誅旦妻子。孝昭以骨肉之親、不忍致法、寛赦旦妻子、免為庶人。 伝曰「蘭根与白芷、漸之滫中、君子不近、庶人不服」者、所以漸然也。 宣帝初立、推恩宣徳、以本始元年中尽復封燕王旦両子。 一子為安定侯。立燕故太子建為広陽王、以奉燕王祭祀。